5.25.2005


No Graff and Aution

Cry for CU

��j

My lovely tutor Kurt and naughty school mate ah On.

Art of Here and Now─回中大看畢業展喜出望外

我必須先來自白,對於關心社會,走出四條畫框、搞藝術無忘身邊人和事的同學,我向來是有偏私的。

所以,當我穿過喧鬧的人群,抬頭望見「哭中大」高懸在文物的大雅之堂,聽着主禮嘉賓煞有介事地以英--粵語致開幕詞,我打從心底裡感到喜出望外。繼續步上二樓,橫在另一端的,是一組把塗鴉作為誰定義藝術與創作自由的作品。覺得等了這麼多年,終於後繼有人。

對畢業作品,我向來也有不無主觀的要求─誠實(見於從真實生活體驗的取材)、熱情(見於投放的心力物力)、自信(見於基本展示技巧的把握);最怕看見的,是扮大人、扮客觀、扮大/老師、扮大命題、視覺討好(visually pleasing)卻言不由衷的作品。因為前者的品質只有在學生階段才被容許,後者的品質到你真正出黎行,大把有得你做!

丘梓蕙是學生會的同學仔,前陣子在「國際化」事件中,當許同學者在忙期中考試和期末論文而無動於衷,她卻在貼大字報,「情緒化」地責問為何系方沒有諮詢同學。這次,她把「中環價值」 眼中釘的「哭中大」橫額循環再用,帶到中大不同的角落,最後再借畢業之名,帶到這個「官方」空間。擺在橫額後的攝影紀錄長卷,竟是異常的冷靜,序跋措詞得體,算是對這個她行將離開的校園與「中大理想」作最後的致敬。

霍采兒的「No Graff」,拾來了食環署人員噴漆用完的「No Graff」鐵造字樣,然後在街頭到處噴,而展出的statement,卻是指「我縱使敢在街上到處塗,也不敢在這藝術場所塗」。另一邊的舊作,是把繡上了自己-藝術家的一百大元紅衫魚拍賣,展出的是這次拍賣會的紀錄與証書。

對於這些作品,一定有同學老師會覺得是搞小聰明(喟,你有做過d也?)、博宣傳(起碼有梁寶山這種人會出來寫)。而我也得承認,許多時侯這類衝着所謂的「權威」而來的作品,往往手法粗疏,在策略上也過份把「假想敵」過份權威化,但起碼的是我看到同學對生活的投入,亦甘願為這種真性情付出代價。

同樣是Art of Here and Now的創作與生活態度,搞錄象的研究生鄭波便明顯比師弟妹們成熟。「伙兒」是他探討同性伴侶親密關係的紀錄片、攝影與聲音裝置,剛好回應了近日同志與基督徒因反歧視法而激起的簽名戰、遊行與網上駡戰……沒有急不及待的口號、控訴所謂理性的陳義,鄭波的展場潔與明淨(我來那天透過窗外望更是陽光明媚),進門只有兩幅銀色金屬框鑲着的藝術家感言,一張自道這兩年來在香港、中大的學習生活,發覺香港很少人談藝術,得趕快為香港藝術要找個伴兒;另一張則是攝影/聲 音裝置的說明,鑲在磨紗膠片盒子中的人像攝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朋友、同事、家人之中,你能認得出多少個是同志?耳筒裡的聽音,在以說話形容那個藏在 盒子裡、面目模糊的同志。展覽的主角,是一齣紀錄長片,鄭波在去年暑假在美國加州訪問了一對共同生活了二十六年的男同志,二人安坐家中與鏡頭後的鄭波閒閒 的談,放映室中放上兩張舒適的沙發,也讓觀眾在冷氣中閒閒的談。鄭波把性別政治還原為很個人很人性化的經驗呈現與觀眾細細的分享,把最具有控訴式的事實擺 在整個展覽中最陰角─在放映室的間隔板上,他用金色啫喱筆寫上這一連串的公式:「參加此次展覽的同學當中有多少同志?中大藝術系約有90人,同志比例5%= 參展同學中有5人是同志 (一般人都認為藝術家同志比例比一般人高)。正在網上進行激辯,一時陳義過高、一時互相人身攻擊的同志與基督徒朋友,都應該來看看鄭波這個展覽。

周俊輝回校修讀碩士,有着優越功底,一直「畫大畫」的他今次隨繪畫的思維方式,竟然搞起「概念攝影」來。他把「最後晚餐」逐格放大,逐格仿製,從佈景道具製作、重畫桌布的花紋……然後一個人分飾耶穌與十二門徒,重新攝影然後以3R逐張併貼成原來畫面,效果竟是一樣的大!從繪畫的邏輯重新出發,以攝影解構西方繪畫的神聖、終極註腳(達文西-單點透視),又沒有放棄、背離原來的思路技倆。唸碩究院最既放唔開而原地踏步,對周俊輝來說,這年的校園生活大穫益不少。

同樣令筆者喜出望外的,是今年畢業展與系展的多樣性。老師學長對在學同學的影響仍是隨處可見嚮往繪畫的純粹的仍然大有人在(林天惠、鄺志緯、方淑恩……),但把玩物件與視覺呈現的更大有人在(余皓文、黃慧豐、潘蔚然、凌展騰),結合兩者而得出既討人又討好自己的也有(吳雪瑩)……對研究生的有樣學樣(歐凱琳、謝炎安、尹麗娟、周俊輝……),是但今年卻是明顯的多元化,沒有一種門類風格手法以壓倒性姿勢出現。個別作品我尤為喜愛(例如羅玉梅的錄象作品「Dot」、錢寶琪的「整容文化」系列等),不過無暇細談。中大長年給人不沾塵世煙火的印象,今年終得改觀。

2005522

可參網址:

中大藝術http://www.arts.cuhk.edu.hk/%7Efadept/FAA2005/main_index.html

鄭波 http://ihome.cuhk.edu.hk/~s030718

模達紀事:www.motat.blogspot.com

5.18.2005


my mum and i high tea at SOHO

5.01.2005

我阿媽好甜美

忙。一句可以把阿媽對你的熱情嚇退,真是不孝。
那天終於偷空與她預祝母親節,碰巧habitus那邊搞地攤,便帶她過去。
媽本來生於小富之家,只是後來出嫁從夫,而不幸家父英年早逝,她要一人養大四條化骨龍,那裡會有閒賺錢買花載?就連飲衫都唔多件,仲最怕搽脂盪粉。我所記 憶的媽的貼心飾物,也只有一扣襟針,銀色與白色的配置,放在隨嫁的漆皮小手飾匣裡,很是優雅。其實媽一向很有品味眼光─不用看價錢,第一眼看上的通常都是 飾櫃裡最不起眼卻是最貴的一件。不過她通常都只看不買。
這天,她看中了一條手工精細的銀手鏈,沒鑲一顆鑽石,在攤上卻還是閃着一朵朵的光;還有從倫敦買回來的二手的珍珠白絲質披肩。
她猶疑了良久,說覺得太靚,唔敢載。我把扣子解開,掛到她手上。這天,我離開以前,她一真的載着。
其實媽的樣子甜美,一點也看不着多年來撐起成頭家的苦。有時想,如果可以在她的少女時代遇上她,多好,我們會是好朋友。這世人有緣與她生成母女,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