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2008

快樂耶誕‧新年─略談政治和宗教二篇


當消費變成道德


佳節當前,搭103巴士從工作室回樂富老家。這條巴士條平日水靜鵝飛,這次到了維園站卻全車爆滿。擠擁的不止是人,還有從工展會掃回來的大包小包。說來也怪,香港工業早已北移,市民大手買入的廉價日用食品,365間參展商中到底有多少間真的是Made In Hong Kong?一元招徠,一時間百業蕭條的愁顏盡消─當市民變成消費者,也順道消消自雷曼迷債以來對政府讓金融業過度膨脹的一肚氣。學陳雲話齋,見到那些一蚊雞精、一蚊麵、十蚊蠔油......市民應該感到受騙才是─顯示平日貨價,原來大部份都給了地產商,一旦有廉租零售,日用必需品才能回落到合理水平(12月14日「離線沙龍」上語)。特首高官議員,爭先恐後到工展會與銅鑼灣示範消費(consuming conspicuous) 沖喜,為特首上京前催谷民望,竟能絕地翻身。港大民調分數由12月初的50.2分微升1.8分至52分。俱俱數萬元家用,對曾府來說可謂物超所值。

說時遲那是快,天主教和基督教的聖誕牧函、文告忠言逆耳,不約而同地認為過度消費正是經濟爆破元兇,與政府唱反調。無論消費是否有效的求市之道,經濟處處觸着為民生之痛,卻被專業學者壟斷,去政治化之餘更成了惹火行業(見許寶強與雷鼎鳴筆戰)。我作為買餸師奶難以插咀,只見所謂蕭條卻無礙菜價糧油價格上升,抱怨之餘竟被友人警告─物價只能通脹不能通縮,一旦通縮,後果不勘設想(為什麼?還是沒有全理解析)。眼看那天擠在巴士上的「環保袋」,刷上各種商標的不織布,賣的水土流失元兇的冬蟲草、採集過程摔死乳燕摔的燕窩、過度包裝的「無料到」禮盒......香港九月零售仍然錄得6.9%升幅,被評為遜預期1.4%;而最受影響的包括汽車業─汽車?香港不是要「藍天再現」的麼?這回不用花費宣傳、立法爭議,便由市場機制自動調節,不是好事麼?同樣情況,還有廣東省急跌的用電與耗水量(當然還有大量民工下崗)。說也奇怪,金融海嘯明明是牆倒眾人推,卻以自然災害名之。荷包緊縮,不正好也讓人和自然休養生息,調整走上先洗未來錢的資本本義歪路?

籲人省吃儉用,不獨以新教唯美。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生不息,東方宗教自有沿遠流長的道理與實踐,以古為新,一樣可以靜靜地起革命。耶誕前到禪院短住, 入鄉隨俗,入寺隨眾。山林寺院,就地取材,日見師斬柴破薪,燒飯煲水,全部得來不易。一天陰霾,太陽能熱水不敷清澡之用。到廚房取水,見一師傅在大灶後添 柴燒水,倍覺平生生活之方便,原來都得來不易,只是「文明」生活眼不見為乾淨而已。《百丈清規》雖云山林禪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俗家居士,師傅通常 只會安排我們幫忙簡單工作。寺中有幾棵前人種的老栗樹,正值隆冬,葉如雨落。坐香前明明掃好了,坐香後便又一地還滿。然好一棵栗樹,果入入餚,落葉入灶, 簡直是大自然的恩賜。明白得來不易,我與同行的師姐便掃的份外勤快。

禪院早、午「過堂齋」,前後都要唱誦〈供養偈〉、〈結齋偈〉(就像基督徒飯前祈禱,感謝一日飲食)。偈文唱到:「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早齋)「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午齋)寺院食用,除自耕自食外,仍不離俗眾供養(捐獻),當然不可浪費。偈誦提醒吃的要心存感激,願望利益大眾。故「過堂齋」雖能填肚,實為佛事,齋堂一律禁語,僧袍戒衣更要穿著整齊。大概因為做飯與食飯的都心無旁貸(沒有電視撈飯,更不會口水多過茶),每口菜都覺份外味美(從來沒有食過這麼結實甜美的佛手瓜!)。一回食飯,想起寄居寺中生活起居全賴師傅照料,真是受之有慚,唱到〈結齋偈〉時,難禁眼濕濕。
(待續)

http://www.youtube.com/v/ydo2Xp_Lh9g&hl=zh_TW&fs=1

另:中台禪寺在台灣頗受爭議,不過這篇短答解析偈誦的意義,不妨一讀。
http://www.ctworld.org.tw/questions/205.htm

沒有留言: